伴隨著“梔子花開呀開”的歌聲,又一屆畢業生即將踏入社會。求職,就業,在2013年這個被稱之為建國以來最難就業的一年,“最難就業季”隨之到來,“畢業了,我們一起失業!”說到底這些天之驕子們,又有幾個人真的擁有這樣的豪邁?隨處派發的求職簡歷,凝聚嚴肅的表情,渴求用人單位簽約的眼神……對于他們來說,“就業難,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人才大集變成雞肋 全面撒網 重點培養 6月16日,上海市2013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舉行,這是上海市人保部門聯合教育部門舉行的今年第三場針對應屆生的大型專場招聘會,招聘單位都是免費入場,招聘會現場擠滿了前來應聘的應屆畢業生。同日,貴陽市2013年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千企萬崗”專場招聘會舉行,上千家企業入場招聘。 對于應屆生來說,這也許是最直接有效的求職之路,可是,越來越多的招聘會充斥之下,他們有些茫然了。人滿為患、簽約率低、信息摻水、無法深入溝通,隨之而來的是不少招聘企業和求職者雙方都開始對人才招聘會的作用漸持懷疑態度。于是乎,相較于頂著炎炎烈日親身體驗招聘現場的集體桑拿,更多人選擇網上有針對性的投遞簡歷。在此,作為過來人的小編提醒大家,不妨有針對性地關注幾家真正感興趣的企業。十幾年寒窗苦讀,為的不僅僅是溫飽吧?相信臨近畢業的你一定有自己心儀的企業,如今是網絡時代,每個企業都有相關網站,而招聘信息也會通過網站發布,時刻關注著,投遞相關求職簡歷,經常打電話咨詢一下,不要為了能找到份工作而盲目投遞簡歷,這樣會事半功倍。 就工程機械行業來說,一般對于應屆生,許多企業都是有相關政策的。例如徐工、柳工、玉柴等多數企業,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一般是從年初就開始公布的,許多工程機械企業也會舉辦“校園行”等活動,如此一來,實習加就業,都是順理成章之事。因此,有關求職就業,絕不僅僅是“這一季”的事情,有心者早早就已經鎖定目標了! 工程機械行業招聘就業多元化 從年初工程機械行業的招聘來看,什么“用工荒”之類的怕是已經不存在了,而廣泛存在的則是“員工慌”,解釋為因為訂單不多,經常放假而“心慌慌”。相較于以往的招聘,今年工程機械行業的招聘門檻顯著提高了。與往年相比,工程機械相關招聘單位今年明顯謹慎很多,大多數企業對應聘人員的學歷和經驗都有一定要求,因此應屆畢業生和普工類人才招聘門檻提高,導致了“看的人多,投簡歷的人少”。 “從整體看,機械、能源的招聘崗位均在萎縮。”作為工程機械之都長沙人才市場的相關人員說,“這應該是行業不景氣導致,估計相關產業鏈相關企業也不敢妄動。”而對于招工單位來說,大型人才招聘會已不再成為公司人才引進的首選。長沙某工程機械知名企業負責人表示:“公司會根據不同的人才需求來選擇招聘渠道,隨著企業發展戰略,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比例不斷提高,因此網絡招聘、公司自主專場、校企合作、聯合辦學、獵頭等渠道的使用率越來越高。”如果你認為這些都是小兒科,那么移動時代的網絡招聘聽說過沒?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日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慢慢改變著人們的求職方式,使用手機客戶端查詢職位、投遞簡歷已成為一種趨勢。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家招聘網站和分類信息網絡推出了自己的手機客戶端,并不斷推陳出新。在APP應用市場輸入“找工作”一詞,會出現超過100個求職網站和軟件的手機客戶端,其中包括國內的多家大型人才網站。無論是對于求職者還是對于企業中求賢若渴的HR們來說,快人一步的信息發布能力無疑是贏得先機的關鍵。相信多元化的“求職style”會給你在面試時帶來更多的加分! 求職路上:成也“經驗” 敗也“經驗” 對于想求職的應屆大學生畢業生來說,“經驗”是個“攔路虎”;而對于工程機械行業的人才流失來說,“經驗”絕對是個“催化劑”。對于應屆生來說,經驗是一道門檻,而對于跳槽者來說,經驗則是一個跳板,這也是如今工程機械行業人才流動大的重要因素,有點經驗就跳槽,對整個工程機械行業來說,跳來跳去,各大企業都快成“一家親”了。可是即便如此,經驗仍然是許多企業招聘的先決條件。對此,小編只能說,在沒有經驗之前,應屆生們在求職時首先要放平心態,放下架子,工作要踏實;要多與同學、朋友溝通,通過多方面渠道搜集就業信息;個人簡歷一定要準備好;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單位要保持聯系,多溝通咨詢,爭取機會。 盡管經驗是一道門檻,但是對于目前的應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來說,工作經驗的要求相對較低一點。那為什么還有如此多的人為工作飽受煎熬?眼高手低可能是重要原因。對于當下的90后,要下車間可能是天方夜譚之事。可是,對于工程機械企業來說,只有經過車間的歷練才能最快掌握相關技術,才能獲得經驗,也才能在研發、技術上有所建樹。所謂跳槽的資本——“經驗”都是如此積累而來。想要一工作就坐辦公室,怕是難上加難啊! 最近出爐的2012年就業藍皮書調查顯示,在2012年的大學畢業生中,近四成在半年內辭職。如此艱辛的求職路上,緣何剩下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有人說,最難就業季,其實想找份工作并不難,難的是挑份好工作,現在的孩子太嬌貴。被烙上種種印記的應屆畢業生們,無論是“體面勞動”還是“活得更有尊嚴”,首先要調整心態啊! 據教育部統計,2013年全國高校有699萬名畢業生,是十年前212萬畢業生的近四倍。而十年前的2003年,正是高校拉開擴招大幕后第一批畢業生走出校園。十年時光荏苒,目前中國經濟結構處于調整期,導致企業對人才需要出現結構性的變化,再加上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專業與崗位難以匹配,“結構性就業難”成為繞不開的話題。從曾經的象牙塔中走出的“天之驕子”們,面臨著僧多粥少的局面,大家要盡早適應就業期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更要相信,未來,終究還是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