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央企業逐漸加快了國際化的進程。在此背景下,央企的境外投資規模增長迅速,地域從亞非轉向歐美,行業覆蓋由能源礦產及制造業向服務業開拓,投資方式也從綠地投資向股權投資等多樣化方式嘗試。 2012年中國并購市場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整體呈現同比趨冷的態勢:第一季度中國并購市場規模上延續了2011年的爆發性增長之勢,共完成167.18億美元的交易總額,211起并購案例數同比卻明顯下滑;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直接波及到并購市場,其活躍度和規模同比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第三季度的并購總額僅有65.62億美元;直到第三季度末,宏觀經濟數據初現曙光,市場信心重振,并購活動才從第四季度開始回暖;預計全年中國并購市場將較2011年明顯趨冷,但仍處于歷史優秀水平。其中,國內并購活躍度高,但整體規模小、平均單筆并購額度較低;海外并購穩中有升,其活躍度高且規模較大;外資并購本年大幅萎縮。值此年末之際,清科研究中心對2012年中國并購市場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了梳理,并在此回顧“十大并購事件”: 一、發改委印發《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 在我國正處于民營企業境外投資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之時,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2012年7月3號,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印發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實施意見》重點論及五個方面:分別為“加強宏觀指導”、“完善政策支持”、“簡化、規范對境外投資的管理”、“做好服務保障”和“加強風險防范、保障境外人員及財產安全”。雖然《實施意見》并不涉及細節性的政策制定,但是其從宏觀上指引了今后政策的制定方向,這將對促進民營企業進行海外并購產生深遠而積極的作用。 二、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近幾年,中央企業逐漸加快了國際化的進程。在此背景下,央企的境外投資規模增長迅速,地域從亞非轉向歐美,行業覆蓋由能源礦產及制造業向服務業開拓,投資方式也從綠地投資向股權投資等多樣化方式嘗試。盡管如此,央企海外投資仍處于初級階段。戰略意識不夠強、前期研究不夠深入、風險控制能力和利用全球資本市場的能力有待提高等方面都是現今存在的問題。為了建立健全境外國有資產監管制度,切實加強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管,確保境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資委制定了《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境外投資監管辦法》共計十八條,主要從適用范圍、明確職責、提出原則、建立健全制度、加強風險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和要求。《境外投資監管辦法》的出臺,有助于央企從細節入手,完善境外投資的決策流程并注意控制相關風險,并最終達到提高境外投資效率的目的。 三、中海油并購尼克森,或成規模最大的海外并購 2012年7月23日,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與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及其賣方就建議收購簽立了安排協議。在此協議中,中海油擬以每普通股27.5美元,總計15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尼克森的全部股份,并同時承擔尼克森43億美元的債務,交易總額達194億美元。在經歷了加拿大政府審批的多次延期后,加拿大時間2012年12月7日,哈伯政府宣布中海油并購尼克森一案已獲得加拿大政府批準。雖然該項交易仍需得到美國和英國政府的批準,但是其最大的障礙無疑已被掃清。 繼中鋁196億美元并購力拓和中海油185億美元并購優尼科失敗后,本次中海油并購尼克森的交易有望成功完成,并成為至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購。而通過此次并購,中海油不僅能拓展其國際范圍內的原油儲量和擴大產能,還能得到較為先進的油砂和頁巖氣開采的技術,為今后在中國開采頁巖氣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四、三一中信聯手并購,PE助力企業出海淘金 2012年1月31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三一德國將斥資3.24億歐元,聯合中信產業基金共同收購普茨邁斯特100%股權,其中,三一德國將獲得普茨邁斯特90%的股份,而中信產業基金獲得剩余10%的股份。2012年4月17日,三一重工與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正式宣布該起收購已完成交割。 2012年另外一起引人關注的案例是:硅谷天堂4月份以2.8億元人民幣購得奧地利公司斯太爾,完成交割后即以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轉手賣給上市公司博盈投資。再結合2008年中聯重科聯合曼達林、弘毅等機構并購CIFA一案,可以看出PE機構參與企業海外并購的行為在愈發活躍,同時參與方式也在不斷呈現多樣化。而海外并購市場的持續活躍,可能會為PE機構帶來新的增長點。 五、從整合中尋找商機,并購基金強勢來襲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產業結構調整的呼聲變得日益響亮。而在從低端變高端、由低效轉高效的產業升級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大量的整合行為,并催生一波并購大潮。政府資金希望能在其中扮演一個促進發展的角色,民間資本也在緊盯著其中的盈利機會,在此背景下,中國并購基金的發展驟然提速。 政府層面上,上海市政府于2012年初資助設立了資金規模高達500億人民幣的賽嶺國際投資基金,旨在幫助境內企業在海外收購兼并;2012年上半年,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比利時聯邦控股公司和私人股份集團ACapital共同組建了一個小型基金,以幫助中國企業投資于歐洲集團。民間資本的表現更是不甘落后:今年復星國際為抄底歐美而在醞釀一只10億美元的全球基金;中信證券的首支券商系并購基金也已獲批并落戶于金石投資之下,該基金總募集目標100億人民幣,廣發證券、海通證券和光大證券等券商也紛紛設立并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