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國內資本市場掀起了一股轟轟烈烈的并購熱潮,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蒙牛收購雅士利、森馬收購GXG等幾起大型并購事件引起市場的極大關注。實際上,在IPO暫停已久、PE艱難求生的情境下,中國資本市場的并購早已暗潮洶涌,今年以來A股市場并購案已接近2000起,而證監會將并購指定為今年首期保薦代表人(以下簡稱“保代”)培訓主題的舉動,也被認為是有意變革,重視并購。并購成為保代會議主題在6月19日-20日召開的2013年首期保薦代表人培訓班中,并購是其惟一的主題。與以前的培訓相比,此次培訓內容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據一位參加培訓的保代透露,這是證監會首次將并購作為培訓的主題。而此前的培訓并沒有明確的主題,只要是投行的業務都有涉及。“將并購作為首期保代培訓的主題,不難看出證監會對并購的重視程度。”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發生的兩起大型并購事件也似乎在預示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并購熱度。一起是港股上市的蒙牛乳業(2319.HK)斥資百億港元收購雅士利;另一起是A股上市的森馬(002563)花20億元收購服裝品牌GXG所屬的公司中哲慕尚71%的股權。作為壯大企業規模和實力的重要途徑,并購逐漸成為上市公司熱棒的對象。在資本市場中,藍色光標(300058)無疑是一位并購高手。從收購博思瀚楊到北京今久廣告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從收購思恩客(SNK)到四川分時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再到近期對西藏山南東博杰廣告有限公司的收購,藍色光標一次次伸張著并購的觸角。其幾近瘋狂的并購也為公司創造了巨額財富。該公司歷年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從2010年上市前的3.68億元已攀升到2012年的21.75億元,上漲近6倍;凈利潤也從4845萬元飆升至2.36億元,上漲近5倍。不到半年A股1914起案例毫無疑問,并購重組在資本市場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三年來,與上市公司有關聯的并購事件的數量明顯呈上升趨勢。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在今年1月1日-6月21日公告的與上市公司有關聯的并購事件達到1914起;2012年同期的數量為1132起;而2011年同期的數量為736起。從細分來看,今年以來公告的已完成的并購項目達到441起,占比23%;2012年同期公告已完成的并購事件為282起,占比24.9%;2011年同期公告的已完成的并購事件為131起,占比17.9%。由此可以看出,已完成的并購數量也呈現上升的狀態。另外,目前資本市場中仍有上千起并購蓄勢待發。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公告的處于“進行中”的與上市公司有關的并購事件達1427起,相比去年同期的數據增長了99%。其中金額較大的并購有美錦能源擬以發行股票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美錦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東于煤業、汾西太岳、美錦煤焦化等公司的股權,交易價格總計93.9億元。6月22日,美錦能源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該項并購計劃。另外,涉及金額較大的還有北海港的并購重組,該公司擬向防城港務集團和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收購防城港北部灣港務有限公司、北部灣拖船(防城港)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權。IPO暫停反成并購催化劑自2012年10月10日證監會發審委審核兩家企業IPO申請之后,至今仍未有新股上會。這也意味著,IPO已暫停近一年之久。IPO重啟時間未定,證監會財務核查又收緊,被套牢的PE試圖尋求其他的退出路徑,而并購被認為是理想之舉。4月16日,方圓支承(002147)擬以人民幣3720萬元收購驚天液壓11.76%的股權;5月27日,恒順電氣(300208)發布擬收購滄州重工100%股權的公告;5月28日,榮之聯(002642)發布計劃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購買車網互聯75%股權的預案。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被并購的對象都曾試圖IPO,并已預披露招股說明書,它們在今年證監會啟動的IPO專項財務核查中,均因未提交財務自查報告而被“終止審查”。如今,通過并購的方式,它們曲線完成了上市之夢。“這種并購對于進駐在PRE-IPO企業中的PE來說,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退出渠道。”在分析人士看來,近期A股市場發生的這些并購事件,進一步鼓舞了PE向并購領域發展的信心。“除IPO外,PE退出的通道還有尋求并購、讓大股東回購股權等。”上述分析人士認為,事實上,IPO長期暫停、證監會財務核查收緊也在進一步促使企業并購的發生。國內環境仍存諸多不足“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開始尋求并購重組,證監會也越來越重視企業并購。”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市場對并購的需求日益旺盛,但目前的并購環境似乎并不太理想。一位投行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從并購的大環境到小細節上看,都存在諸多的不足,“其實證監會在并購上已采取了寬松政策,但在工商、稅務等中間環節上的限制仍然比較多,尤其是稅務上的支持力還是很弱。且國內做并購的中介人才還比較缺乏,技術的成熟度也不夠,證券公司的投行部門主要以做IPO為主,做并購的人很少”。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黃嵩也認為,中國的并購比較難做,難做在沒有杠桿,國外并購往往是杠桿收購。北京商報記者 葉龍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