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基礎設施建設能否延續前幾年的強勁態勢?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5月8日,商務部合作司商務參贊陳潤云在第四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未來,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需求依舊旺盛,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空間巨大,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富礦”亟待挖掘。 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2000年,中國企業新簽海外承包工程合同額只有100億美元;2011年,中國企業新簽海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1400億元,完成營業額超過1100億元。2012年,盡管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和中東、北非地區動蕩,但是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還是取得了快速發展。 陳潤云表示,2012年中國企業新簽合同額1565億元的海外承包工程,同比增長10%。去年,中國企業新簽合同額1166億元的海外承包工程,同比增長12.7%。“十一五”以來,中國企業對外承包工程,無論是新簽合同額,還是完成營業額,年均增長率都在30%以上。 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依舊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新簽訂合同額401.2億元,同比增長34.8%;完成營業額252億元,同比增長20.6%。 “從數據來看,中國企業對外承包工程發展速度很快。”陳潤云說。 中國企業在海外承攬工程項目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僅從今年第一季度看,單個項目合同額就超過5000萬美元,單個合同額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項目有171個,占新簽合同額的78%。 陳潤云還表示,以前,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包工程,主要是派建筑工人到工地上賺勞務費,隨后發展到施工分包,再發展到施工總承包,最后發展到設計、采購、服務一條龍的總包。近幾年,已經出現企業在工程與投融資方面的結合。中國企業承攬海外工程,已經從低端逐步向高端發展,總承包和投融資項目越來越多。 蘊藏55萬億美元“富礦” 陳潤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建設需求量很大,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上將迎來發展良機。 陳潤云說,今后幾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規模將保持在1.4萬億—1.6萬億美元,其中一部分投向基礎設施領域;到2020年,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將達12.7萬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需求量是55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針對經濟復蘇,推出了龐大的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計劃。英國提出,到2015年,投資1900億英鎊建設基礎設施,歡迎中國企業參與投資和建設;意大利政府計劃投資140億歐元,建設機場和基礎設施;歐盟計劃2020年投資1.5萬億美元建設公路設施,投資150億歐元建設信息能源和基礎設施。 發展中國家現在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量較大。2017年,亞洲中東、拉美以及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投資額將增加至2.3萬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今后7年,東盟國家每年都要建設合同額600億美元的工程。海灣六國正在規劃環海灣鐵路網,預計投資1600億美元。南美洲將實施合同額1200億美元的南美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現在,歐洲和北美部分交通設施老化,無法滿足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陳潤云說,在發展中國家,交通設施建設量相當大。 新機遇助推行業轉型升級 亟待挖掘的“富礦”對中國企業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分得更大的蛋糕,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刁春和表示,當前,許多國家都在加大基礎設施領域的對外開放力度,以吸引外國資本。基礎設施投融資主體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的轉型升級也在不斷加快,特別是勘察設計、投資運營、綜合開發等新業務領域。 “我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3.4萬億美元,國內正在進行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施工企業將把視線轉向海外。”陳潤云認為,將有越來越多的有利條件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承包工程業務,特別是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從而進一步助推對外承包工程行業實現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