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橋信息交流網
 

美國制造商將生產從中國再次移回美國

   日期:2013-09-24     來源:本站    作者:admin    瀏覽:747    評論:0    
核心提示:北京時間9月24日,據《金融時報》報道,根據一項高管調查,美國企業正將制造業務運作從中國重新轉移到美國。這種轉移反映出,在經歷了數年的工資迅速膨脹之后,中國低成本制造業中心的競爭優勢正在減弱,同時表明美國制造業就業正在增加(盡管官方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制造業就業增長幅度不大)。近來宣布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到美國的企業包括,玩具制造商K’Nex和生物塑料生產商Trellis Earth Products。波士頓咨詢集團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200位大型制造商高管中,21%的要么已經將生產轉移至美國,要么
北京時間9月24日,據《金融時報》報道,根據一項高管調查,美國企業正將制造業務運作從中國重新轉移到美國。這種轉移反映出,在經歷了數年的工資迅速膨脹之后,中國低成本制造業中心的競爭優勢正在減弱,同時表明美國制造業就業正在增加(盡管官方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制造業就業增長幅度不大)。近來宣布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到美國的企業包括,玩具制造商K’Nex和生物塑料生產商Trellis Earth Products。波士頓咨詢集團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200位大型制造商高管中,21%的要么已經將生產轉移至美國,要么計劃未來兩年內這么做。33%的受訪者指出,他們正在考慮此舉的可行性,或者近期內將會考慮此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早些時候,波士頓咨詢集團做了類似調查。當時調查結果顯示,10%的受訪者正將生產轉移至美國,27%的受訪者額正在考慮或接近考慮此事。接受調查的高管表示,勞動力成本是他們考慮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到美國的主要原因。就這方面而言,中國的優勢正在逐漸減弱。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當前的工資膨脹正以每年15%至20%的迅速上行。與此同時,自2011年以來,美國制造業每小時平均工資的年漲幅僅為1.6%。不過,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太多跡象表明美國制造業就業強勁改善。在經歷了從衰退的強勁反彈后,美國制造業就業2012年幾乎處于停滯狀態。波士頓咨詢集團分析師哈爾·希爾金表示,他認為生產的重新轉移所催生出的數據影響將在未來數年內開始顯現。此前,希爾金還曾指出,由于能源價格波動大、加薪以及知識產權問題,很多物流公司已經開始考慮在中國采購是否是個明智的選擇。再加上2011年日本地震和泰國洪水都暴露出了供應鏈長期以來的脆弱性。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在美國和周邊國家如墨西哥進行采購,而亞洲和美洲的貨物運輸也多由空運改為陸路運輸。發生變化的還有公司庫存管理模式,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都在盡量減少對航空運輸的依賴性,改走陸路運輸一樣可以及時收貨,而成本卻更低。 據報道,波士頓咨詢集團預計,截止這個十年底,重新轉移和上行的出口也將會為美國制造業新增60萬至120萬的就業。當然,重新轉移產生的影響,對每個行業而言,都是不同的。(米娜)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