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份是美國指定的“黑人歷史月”。為了紀念這一傳統節日,作為NBA官方市場合作伙伴和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中國運動品牌,匹克應期推出了5款“黑人歷史月”特別配色球鞋,其簽約NBA球星帕克、巴蒂爾、麥基、洛瑞、蘭德里等在2月份的一些比賽中穿著各自的專屬球鞋登場亮相。 這樣的新聞,無疑是一個優秀的國際營銷案例。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記者了解,作為深耕籃球鞋20年的體育用品品牌,匹克從2005年開始,全面升級品牌國際化戰略,通過贊助歐洲籃球全明星賽、進駐NBA賽場、成為NBA官方市場合作伙伴,以及簽約巴蒂爾、帕克等頂級NBA球星,結盟邁阿密熱火隊、休斯頓火箭隊等球隊,匹克一舉成為國際知名的籃球運動品牌。 隨著不斷深入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際市場,匹克也更加注重品牌與當地文化的結合。此次推出以“黑人歷史月”為主題的籃球戰靴,是匹克表達對美國文化的一種尊重,也是真正從產品角度讓國際化理念深入人心的一次嘗試。細細想來,對當地文化的尊重,這不正是工程機械企業國際化戰略的必勝武器之一嗎?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日漸壯大,“走出去”的腳步在不斷加快,越來越多企業邁出國門,與海外市場接軌。跨國并購、海外建廠、海外經銷等已經不再稀奇,然而,這些亮麗的光環之下,我們不得不思考,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國際化,怎樣才能穩步走下去。 什么是企業的國際化?也許大多數人都認為,到國外進行投資的中國企業就可以被稱為國際化。馬云卻說:“那只是企業開展國際業務、從國外賺錢,而不是國際化。”企業國際化,必須是“思想國際化,戰略國際化和組織的國際化”,簡言之,國際化,不僅要勇敢“走出去”,更要學會如何“走進去”。 匹克推出以“黑人歷史月”為主題的籃球戰靴,就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體育品牌走進美國本土文化的積極嘗試。在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過程中,對企業最大的約束不是資本,而是文化的融合。我們發現,金錢并不能解決收購成功的大部分問題,在錢的背后,外國員工如何管理?兩國文化如何融合?都是企業國際化以后面臨的巨大問題,甚至是影響到企業如何生存下去的基本問題。 “走出去”,“走進去”,看似方向相反的兩個命題,卻是層層遞進、缺一不可的營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