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波紋涵管的洞口形式有八字墻式、端墻式、錐坡式、走廊式、傾斜式及直管延長式和簸箕式。洞口應根據河溝水流特點和地形及路基斷面形式,因地制宜地選擇好形式,做好進出口處理對于確保涵洞及路基穩定水流的暢通有著重要作用。其中八字墻式、傾斜式和直管延長式在波紋管涵洞設計與施工中最為常用。
八字墻洞口為重力式墻式結構,其特點是:構造簡單、建筑結構比較美觀;水力性能較好、施工簡單、工程量較少。常用于平坦順直、縱斷面高差不大的河溝。當墻身較高時(大于5m,),圬工體積增加較大,使用不夠經濟,此時可以考慮采用傾斜式或直管延長式。
傾斜式洞口是將鋼制波紋管的端部加工成與路基邊坡相同的坡度,特點是:構造較為簡單,與路基防護工程渾然一體,較八字墻洞口可節省材料50%-80%適用于水流通過涵洞擠束不大和流速較小的情況,當流速增大時,應對路基邊坡迎水面進行鋪砌加固。
當管徑較大或河溝較寬時,可以將涵管適當延長伸出路基邊坡以外,形成直管延長式洞口。這種洞口不需要對邊坡進行處理,根據需要對進出口一定范圍內進行鋪砌,涵管兩側及頂部一定范圍內,邊坡回填材料宜采用塊、片石,以預防水流沖刷危及路基。
其他形式如端墻式、錐坡式和走廊式構造也較為簡單,應根據工程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簸箕式洞口適用于流速較快、流量較大的寬淺河溝,結構相對復雜,水力性能差,其應用于特殊的地形。
由于鋼波紋涵管為金屬結構,其適應變形能力較強,因此其對基礎材料的要求相對不高,宜采用砂礫換填,不宜采用混凝土等剛性基礎。在膨脹土、濕陷性黃土等地區基礎應根據需要做好隔水處理。基礎材料最好采用有一定級配的天然砂礫,最da粒徑不宜超過50mm,0.074mm以下粉黏粒含量不得超過-2,同時還應滿足施工壓實要求、填料最小強度要求、最da粒徑要求和地基基礎的抗凍要求。
通過對鋼波紋涵管板材、螺栓設計、基礎、洞口等技術要點的分析,說明了鋼制波紋管涵洞與其他涵洞在構造設計上的不同點。同時,隨著鋼波紋涵管在實際工程中大量的應用,在設計、材料、設備、施工工藝、質量監理及施工技術規范、規程、標準的配套等還需進一步完善。





